《成都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鼓励开放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场景,组织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每年开放不少于70个应用场景。支持基于开放场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开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每年择优遴选不超过10个优秀场景,对场景提供主体(非政府投资主体)按其投资采购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金额的2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奖励。鼓励重点企业联合场景应用方、高校院所、中介机构等组建联合体打造创新应用场景,每年择优遴选10个标志性应用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对牵头重点企业按其实际研发投入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东莞证券认为,人工智能是科技行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也是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持续降本增效,有助于加速AI应用场景落地,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也将推动AI手机与PC、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加速普及,上游算力、下游终端与应用公司有望受益;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方面,近期有研硅、芯源微等材料、设备企业先后披露并购重组计划,参考海外应用材料、拉姆研究、德州仪器等企业成长路径,设备、材料、模拟龙头企业多通过并购整合实现自身业务拓展,增强产业链协同效应,国内相关上市公司有望通过并购实现自身外延式扩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议关注相关设备、材料平台型企业。
财达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正在加速推进,前景可期。根据高盛乐观预测,2030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89万台,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53%。技术端,AI技术近两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5年3月18日,英伟达在GTC上发布全球首个开源可定制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IsaacGR00TN1。AI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向高度自主决策系统演进,拓宽其现实应用场景。政策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通过顶层规划、资金补贴、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来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在“产业+AI技术+政策”的三重驱动下,看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vteam.cn/13461/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