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昕迎
又有上市银行获股东大手笔增持。
4月14日晚间,苏州银行(002966.SZ)公告称,该行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发集团”)在2025年1月14日~4月14日期间,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可转债转股的方式,累计增持了8572.46万股该行股份,占该行最新总股本的1.9175%,增持资金合计5.67亿元。
作为该行第一大股东,国发集团是苏州市以金融投资为主业的国有控股公司,由苏州市财政局100%控股。近半年来,国发集团不断加码苏州银行,自去年9月至今已数度实施增持。据该行今年1月披露的公告,2024年9月19日~2025年1月8日,国发集团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了约1.04亿股苏州银行股份。
若再加上此次增持,2024年9月至今国发集团已累计增持苏州银行近2亿股。截至4月14日,国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东吴证券)对苏州银行的最新持股比例达到14.01%。
进入2025年,投资者对银行股的热情依旧不减,在近期资本市场出现波动的大背景之下,更有多家银行采取“护盘”行动,银行股上演“增持潮”。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4月以来,已有8家上市银行获股东、董监高人员增持或计划未来增持,涉及浙商银行(601916.SH)、光大银行(601818.SH)、邮储银行(601658.SH)、成都银行(601838.SH)、华夏银行(600015.SH)、江苏银行(600919.SH)、南京银行(601009.SH)。
4月15日,银行板块再度走强,截至当日收盘,常熟银行(601128.SH)涨超4%,渝农商行(601077.SH)涨超3%,浦发银行(600000.SH)、重庆银行(601963.SH)、成都银行等均涨超2%。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国资大股东三个月增持超5亿元
苏州银行相关公告显示,国发集团此次增持计划始于今年1月。
根据该行此前披露,基于对苏州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国发集团计划自2025年1月14日起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或购买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合计增持金额将不少于3亿元。
截至4月14日,上述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已经过半。具体来看,1月14日~4月14日,国发集团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可转债转股的方式,累计增持了8572.46万股苏州银行股份,占该行最新总股本的1.9175%,增持资金合计5.67亿元;在此期间,国发集团的一致行动人东吴证券(601555.SH)同样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了375万股苏州银行股份,占该行最新总股本的0.0839%。
公告显示,截至4月14日,国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东吴证券合计持有6.26亿股苏州银行股份,对该行的持股比例达到14.01%。
不过,从二级市场反映来看,Wind数据显示,在上述增持区间内(1月14日~4月14日),苏州银行股价区间跌幅为2%;但拉长时间来看,2024年9月14日~4月14日,苏州银行区间涨幅达15.99%。
关于国发集团后续增持进程,4月15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苏州银行,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增持的下限已经超过了,但是告知函里也提到(增持)暂时还没有完成,可能还要继续增持。”
据最新的业绩快报数据,2024年,苏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2.23亿元,同比增长3.01%;实现归母净利润50.68亿元,同比增长10.15%。
多家银行采取“护盘”行动
除了苏州银行,近日还有多家银行陆续发布股东增持公告,部分银行董监高齐出手,密集打响“护盘战”。
4月12日,南京银行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价值成长的认可,该行第二大股东南京紫金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于2024年10月8日~2025年4月10日期间,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了7713.05万股该行股份。
南京银行同时披露,在同一时段内,东部机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了1.73亿股该行股份,占总股本的1.56%。
据时代财经梳理,4月以来,光大银行、邮储银行、成都银行的重要股东均抛出增持计划,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的董监高人员以个人资金进行增持。
如江苏银行4月10日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起6个月内,该行高级管理人员、部分董事、监事及全行中层以上干部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以自有资金自愿增持共计不少于2000万元的该行股份。
此外,亦有多家银行在近期推出《估值提升计划》,涉及提升公司投资价值、稳定现金分红、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市场关心的问题。
4月15日,北京银行(601169.SH)发布《估值提升计划》,其中提到,该行自2017年以来现金分红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未来该行将在综合考虑盈利情况、资本情况、监管要求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等多方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
上海银行也在《估值提升计划》中提到,公司计划未来三年(2025年-2027年)每一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并将适时实施一年多次分红。
此外,多家银行亦在规划中提及了争取股东支持、吸引中长期资金的相关事宜。如兴业银行提到,该行将充分把握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契机,密切跟踪ETF指数基金、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动态,做好主动沟通、争取配置。
上海银行也称,该行将密切关注商业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动态,加强主动路演推介,争取配置。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vteam.cn/13727/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