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万条投诉背后的信用卡乱局:捆绑销售“背刺”开卡人,没激活就扣年费

配资导航 2025-4-21 3 4/21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金子莘

编者按: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过去四十年,信用卡市场一路上扬,并走向饱和。如今,流通卡规模收缩,交易额下降,不良上升等问题凸显靠规模扩张的获客方式难以为继,精细化运营成为必答题。时代财经推出《信用卡变局》专题,关注行业革新下的个体、企业和趋势。

信用卡正在经历退潮,过去两年多,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大幅减少了8000万张。在信用卡规模收缩阶段,为了获得业务量的增长,诱导开卡的“套路”频频上演。

“在银行办理业务后被开立信用卡,不仅开了一张,还被连带开立有年费的附属卡,目前欠了3600元的年费导致卡片无法注销,向银行反馈也说最多赔付500元。”江苏的刘梅向时代财经讲述了自己首次办理信用卡的遭遇。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信用卡相关的“套路”五花八门,包括捆绑销售保险、诱导办卡、高息分期及隐形年费等,被投诉信息多达几十万条。

传统的信用卡业务开卡场景多在金融机构内及业务办理完成后,但随着信用卡体量逐步收缩,近些年,在一些非银行及特定的营销场景也出现了信用卡推销的案例。

广东的李云告诉时代财经,自己近期在机场遇到了信用卡推销,“如果不是对方工作人员要求我们在办理过程中要支付一分钱,可能我们也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相关信用卡。”

            图片来源:图虫           

39万条投诉背后的乱象

信用卡使用场景多,也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领域。时代财经在“黑猫投诉”平台查询到,共有394613条投诉中包含关键词“信用卡”。

频频被提及的投诉包括“卡片没激活就扣年费”。从平台反馈的信息来看,用户少则被扣几百元年费,多则高达3.9万元,且其中不少用户反馈的问题已存在多年,但目前与银行方暂未达成一致。

据刘梅反馈,自己2019年在银行办理完业务之后,被推销办理了一张民生银行和石油公司的联名信用卡,至今累计未缴年费高达3600元。刘梅表示,“我当时还收到了附属卡,联系客服才知道附属卡也有年费,有的卡年费为300元,有的卡年费为600元,我自己都分不清费用到底是多少。”

多位受访人士及“黑猫投诉”平台用户均提到,自己尚未激活信用卡就已被扣费,针对信用卡办理流程是否合规,时代财经咨询了几位信用卡相关业务人士。

对于银行的开卡流程,华南某四大行信用卡业务分行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有些卡片分为实体卡和虚拟卡,办理人员是可以自动激活的,如果用户想要查询是否已激活卡片,可以打信用卡背后的电话,联系客服进行查询。”

另一名国有大行信用卡办理一线人士则向时代财经表示,“如果流程正规,对方确属银行工作人员,一般来说,激活都会要求用户采用自己的手机接收验证码,并设置密码。如果严格按照公司的要求,是需要客户自行操作的,但也有接到客户反馈说开卡流程不清晰,但也无法核实该开卡人员的真实身份,有可能不是正规银行员工。”

在与多位信用卡用户的沟通中,时代财经发现,不少用户均提到在开卡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介绍重心往往是卡片权益,对于年费、用卡风险等提示事项告知的程度并不够清晰,甚至未告知客户附属卡及虚拟卡的开立情况,导致用户需要多次支付年费,在用户并未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逾期,影响其征信。

隐秘的捆绑销售

信用卡业务作为银行传统的重要业务之一,营销场景最早都出现在银行,但现在机场、商场等区域也成为了办卡的主要场景。

“信用卡是银行工作人员的考核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办理完业务之后,工作人员会向客户推荐办理相关的业务,但按规定,是需要跟客户讲明白开卡的权益和费用。”某五大行的客户经理向时代财经表示。

刘梅就是在办理业务之后在银行的推荐下办理了民生信用卡,至今该信用卡年费逾期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因为尚有欠款,所以相关卡片也无法注销,刘梅和银行陷入了僵局。

她告诉时代财经,“当时是在银行办理完业务之后办理的相关信用卡,是与石油公司合作的卡种。”但刘梅自己并未激活该信用卡,让她更加不满的是,该信用卡还开立了相关的附属卡种,以上卡片均收取不同程度的年费,600元/年和300元/年的卡费都有,有时候自己都搞不清楚。

刘梅认为,银行在办理相关业务时流程不够清晰,也并未对年费收取规则及相关激活流程进行提示。

而除了银行场域之外,现在信用卡的办卡场景已经延伸至机场、大型商场等。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信用卡办理人员会“隐蔽”自己的身份进行推销。

时代财经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现,不少网友反映在机场遇到值机柜台附近有银行人员“化身”机场工作人员向乘客推销信用卡。也有乘客反馈,信用卡营销人员的推销话术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

李云向时代财经表示,“我3月初在华南某机场前往重庆机场转机,在值机柜台一名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向我推销会员服务。其实从她的工作服并无法辨认是否是航司工作人员,她说的话也容易让人误解。”

李云称,上述工作人员询问其是否需要办理会员,并称可以累计里程兑换机票。“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航空公司会员,因为我有兑换过里程,所以觉得办理也可以。”

但在后续扫码的过程中,李云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开立航司合作信用卡,“让我起疑的是,她说需要我在水滴筹平台支付0.01元才可以领取某种权益,基于常识,我最终没有完成注册,后续了解才知道,不少卡只要经过支付就算激活,可能面临年费等问题。”

时代财经联系了华南某机场反映相关情况,其值班领班向时代财经确认,确实有相关合作银行在机场驻点,但该银行资质及员工均经过机场审核。

该值班领班还提到,“我们对合作人员的营销话术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所有的营销流程都已经通过机场审核,”如果乘客有遇到违规销售的情况,也欢迎随时联络机场反馈。

至于累计里程的问题,时代财经向上述大行的信用卡负责人咨询,其表示,“部分信用卡权益在设置的时候就是根据渠道有不同玩法,如果在机场办理的话,多半是航司合作卡,用户可以在信用卡端同步累计里程,这与航空公司的里程是不冲突的,都可以兑换。”

针对上述营销人员的话术是否合规,该负责人表示,银行要求人员在接触客户时明确表露自己的身份,还在营销过程中有不少风险提示话术,在非银行场景有时确实容易造成误会。

(刘梅、李云均为化名)

- THE END -

配资导航

4月21日18:59

最后修改:2025年4月21日
0

非特殊说明,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

共有 0 条评论

您必须 后可评论